董明珠的造车僵局 :如何平息29个质疑_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集团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实业集团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电气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

      1.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董明珠的造车僵局 :如何平息29个质疑

        董明珠的造车僵局:如何平息29个质疑

        日期:2016-09-08 16:12:47
        来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        浏览次数:

        董明珠大张旗鼓造车,高价收购标的,却连遭股东指责和深交所质疑 。空调领域的常胜将军 ,董小姐的造车之路可还顺畅? 董明珠的造车之路轰轰烈烈开始 ,但步子还没迈远就僵在当场。 格力电器8月19日发布公告重金收购珠海银隆 ,8月23日在珠海的格力总部召开收购珠海银隆媒体见面会。董明珠热情似火地拥抱新能源汽车 ,却被深交所当头泼下一盆冷水 。

        8月25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连发29问质疑此次并购 ,珠海银隆业绩的真实性、行业地位 、核心技术都成质疑对象。低价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被股东视为明抢。

        深交所的质疑、股东的牢骚,让珠海银隆备受质疑,也让此次交易前途未卜 。是什么让董小姐热捧珠海银隆?用新能源车再造格力的梦想是否会成真? 230亿豪赌新能源汽车2016年8月19日,已经停牌半年的格力终于回归 ,用35条公告刷屏深交所。除了一堆常规的核查与审计报告、半年报 ,还有一个230亿的赌局——出资130亿人民币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 ,并拟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近百亿资金用于珠海银隆的资产的建设投资。 格力并购银隆总计增发约14.8亿股,占原有股本的25%,未参与百亿定增的所有股东持股比例被摊薄20%。关于格力此次收购和增发方案,有股东评论说"野蛮人'进驻也好过明抢" ,而有此想法的股东不在少数 。董明珠在8月23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宣告 :"银隆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收购银隆是看中它的核心技术" 。

        被被收购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具备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资质,主营业务是电池,第二大业务是造新能源客车 ,然而主要收入来源是新能源客车的销售收入。它旗下有珠海银隆电器、储能科技(中国)集团、珠海广通汽车、河北银隆新能源等四家全资控股公司 。通过收购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53.6%的股权,珠海银隆掌握了美国奥钛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和储能技术,并在近两年通过收购广通等客车公司敲开汽车制造业的大门。

        银隆责任有限公司大致发展历程。

        根据官网信息可知,珠海银隆从2008年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 ,2010年通过收购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掌握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2012至2013年借着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东风收购珠海广通汽车 、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才勉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 它自称能够生产3.3万辆纯电动客车、10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 ,电池产能达到了6.2亿安时,拥有生产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兆瓦生产能力 。根据其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该公司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其中完成纯电动客车3189辆,市占率高于3%,全国销量仅排第七。 据澎湃报道,在本次交易停牌前6个月内以及停牌期间,珠海银隆曾发生6次股权转让及1次增资行为 。其中第六次增资的估值为增资前25.00亿元、增资后40.00亿元,第五  、六次股权转让的估值同为40.00亿元,第七次增资的估值为增资前50.00亿元、增资后66.90亿元 。 然而,几个月后董明珠耗费130亿人民币、以近乎2倍的价格买下它,并打算再砸100亿进行豪赌。为啥短短数月身价倍增?

        珠海银隆有限公司2015、2016年纯电动汽车销售收入及所占比重。

        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显示 , 2015年珠海银隆纯电动客车销售收入37.10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96.2%;2016年上半年纯电动客车销售收入22.15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9.4%。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占宇通客车纯电动车销售额的56.52% ,2016年这一比例也高达49.06%。"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补助资金"赫然出现在审计报告披露的珠海银隆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名单中 。如果没有政府补贴 ,银隆何以立足?

        新能源汽车补贴站宇通客车纯电动车销售额比重 。

        而根据公开报告来看,珠海银隆的数据多处自相矛盾,引发证券分析师对它计入营业收入的政府补贴金额的真实性和实际坏账产生怀疑,评估报告不足额计提坏账被认为它有可能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耗费大量时间和重金买下这个问题重重的公司,无疑是场豪赌。让董明珠如此坚决地拉开这场赌局的,究竟是什么?这场赌局,有钱就能赢吗?"再造格力"梦今年5月 ,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退休前格力要做到2000亿 ,三年内我不会退 。"三年内再造一个格力,是董明珠的目标。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的春天远去  ,格力的营收一直在下滑,空调业务似乎难以为董明珠带来下一个1000亿。 今年4月,格力集团公布2015年度财报。2015年营收首次出现下滑,较上一年下降29.04%,利润也同比下降11.46%。今年8月19日,格力提前发布2016年上半年财报,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长11.9%,但营收同比下降1.85% 。虽然净利润大幅提升,但是营收一直在下降,格力进入增利不增收的怪圈 。 为了实现增收目标 ,稳坐空调行业头把交椅的格力,也不得不放弃一直以来坚持的专业化路线 ,开始向多元化策略转变,寻找新的增长点、进入新的市场。董明珠用10年带领格力迈入千亿门槛 ,格力敲开2000亿大门的敲门砖是什么? 手机 、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在董明珠眼里都有繁花似锦的未来 ,"手机一年几亿部的市场,空调才几千万台 。还有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  ,每一块都是一个行业 ,任何一块发展起来规模都不次于空调。所以你说2000亿有没有可能?"

        格力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

        近几年 ,伴随着政府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站到了风口上。汽车界专业人士告诉无冕财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利润率很高 ,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很多企业竞相争夺这块大蛋糕 。收购银隆,格力也成为争抢这块蛋糕的一员 。

        "收购银隆不仅仅是为了做大营收和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更为看重的是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这将为格力带来上万亿收益"董明珠在收购银隆媒体见面会上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现在有纯电动车 ,起火是个大问题。如果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不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消费者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这个技术就是残缺的。银隆的电池可以在高温60°、低温50°安全运行,可以用30年 ,可以6分钟充满 。安全充电是新能源电池最看重的东西。" 重金押宝新能源电动车,它能实现董明珠三年内再造一个格力的梦想吗? "29个问题"的追问和应答就在董明珠像做手机一样轰轰烈烈地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时 ,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当头泼下了一盆冷水 。8月23日,深交所连发29个问题,质疑珠海银隆的业绩真实性 、真实的身价 、行业地位 ,甚至它引以为豪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也受到质疑。

        9月1日格力电器刷屏深交所的14条公告。

        9月1日深夜格力电器再次用14条公告刷屏深交所,除了公布格力电器于9月2日复牌  ,还发布相关公告回应深交所的质询:募集配套资金额度由100亿降为97亿 ,珠海银隆8名股东股票锁定期延长至36个月以保证覆盖业绩补偿承诺的履约风险,珠海银隆130亿估值存在较大风险,但并未解释珠海银隆何以在数月内身价翻倍 。

        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告诉无冕财经:"客观地讲,银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算是优秀企业,在过去几年还曾亏损过,甚至爆出过造假丑闻。从2015年营收及2016上半年营收及盈利数据看,银隆表现都不出色。"据雪球披露 ,2014年底,银隆几乎资不抵债,目前帐上38亿净资产中 ,一大部分是在格力停牌前后才突击增资而来的 。此外,珠海银隆曾出现严重失信行为,在2010年收购美国奥钛之后因财务造假而被退市。

        珠海银隆造假、失信 、身价不确定、前途也未必明媚 ,这笔交易证监会能爽快核准吗? 它凭什么俘获格力大部分股东的芳心,让他们宁可自身权益受损也要向它敞开怀抱?

        在刘步尘的眼里,格力过去一直是个经营健康的企业 ,董明珠也是一个比较诚信的人 ,但他觉得本次收购行为无论是对格力还是对董明珠本人的形象来说都是一个负面事件 。

        并购尚未尘埃落定 ,格力和董明珠已然蒙尘;如若收购成功,格力就能在新能源汽车的浑水里满载而归吗?

        董明珠不顾一切拥抱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可能并非新能源电池的主流技术,优缺点十分明显。一位深入研究新能源电池的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钛酸锂电池充放电效率高 、电流密度高 、发热比较低,不会因汽车行驶的高温出现电池穿孔等安全问题 。但是它的短板也很明显,能量密度非常低、续航里程很短。"钛酸锂能否成为未来新能源电池的主流技术,还是个未知数。

        在资深汽车媒体人徐晨华看来,新能源车未来很有空间,它具有技术门槛低、高利润率的优点。但是,他认为新能源车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电动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大方面——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油价的高低,目前买新能源电动车的人大多其实都是不想买的人。"像格力这样的传统企业做新能源车,他并不看好 。

        尽管董明珠信誓旦旦地说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并没脱离格力的专业 ,格力在电机方面积累的技术会助力它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的发展。但是刘步尘却说:"汽车和家电是两个跨度非常大的行业,即使新能源汽车或者说电动汽车 ,和家电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产业,格力进入汽车领域 ,是典型的跨界多元化。如此大跨度的行为,格力原有的家电行业资源或优势,几乎帮不上忙。"

        董明珠视为香饽饽的珠海银隆究竟是埋在沙里的金子还是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泥?不那么擅长和政府打交道的董明珠贸然闯入高度依赖政府补贴的新能源客车领域,能否啃下新能源汽车这块大蛋糕?打破这场轰轰烈烈开始的造车僵局、在家电和汽车两个行业之间建立协同效应,是对格力和董明珠的重大考验。

        无冕财经曾就上述相关问题询问格力电器,但对方并未明确回复 。

        延伸阅读:

        收购银隆值么?董明珠:光伏与储能设备结合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原标题:董明珠的造车僵局:230亿再造格力梦,如何平息29个质疑? || 转型

        相关动态
        1. XML地图